论文已发表
提 交 论 文
注册即可获取Ebpay生命的最新动态
注 册
IF 收录期刊
新型靶向抗原呈递细胞的纳米粒籍可溶性微针接种增强裂解疫苗的免疫效果
Authors Xiu X , Fu H , Zhang R , Ma S , Guo P , Li Z , Zhu Y, Ma F
Received 13 November 2024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22 March 2025
Published 30 April 2025 Volume 2025:20 Pages 5529—5549
DOI http://doi.org/10.2147/IJN.S502724
Checked for plagiarism Yes
Review by Single anonymous peer review
Peer reviewer comments 2
Editor who approved publication: Dr Xing Zhang
修雪亮 #,1,傅宏阳 #,2,张瑞鹏 3,马士超1,郭盼盼1,李志鹏1,朱艺涵4*,马凤森 1,5,6*
1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德清 313216;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皮肤科,浙江杭州 310006;3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四川成都 610072;4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绿色化学合成与转化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4; 5 浙江工业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微纳尺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4;6 浙江省量子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23
# 共同第一作者
* 通讯作者
研究背景与目的:尽管裂解疫苗具有安全性高、应用广泛的优势,但其因缺乏完整病毒结构常导致免疫原性不足。利用靶向抗原呈递细胞(APCs)的甘露糖受体的纳米粒(NPs)并结合微针(MNs)递送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给予了新思路。本研究设计合成了可与流感疫苗H1N1 的裂解抗原形成复合物的甘露糖修饰壳聚糖纳米粒,并顺利获得可溶性微针阵列(dMAs)评估其免疫增强效果。
研究方法:顺利获得将甘露糖基团偶联至 N-2 -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N-HACC),并与三聚磷酸钠交联制备 Man-N-HACC 纳米颗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表征其形貌、尺寸、ζ 电位及甘露糖配体空间取向。顺利获得巨噬细胞内化实验和稳定性测试验证其生物学特性。构建负载 Man-N-HACC NPs/H1N1 复合物的 dMAs,评估其机械强度、皮肤穿透能力及药物释放行为。最后,顺利获得大鼠的 ELISA 和血凝抑制(HAI)实验验证其免疫效果。
研究结果: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证实了 Man-N-HACC 的成功合成。交联后的纳米颗粒呈现均匀形貌,28 天内稳定性良好,甘露糖配体空间取向明确且可有效被巨噬细胞内化。负载 Man-N-HACC NPs/H1N1 的 dMAs 具有足够机械强度,可完全穿透皮肤并释放纳米疫苗。两次免疫后的大鼠血清中 HAI 滴度和总 IgG 抗体水平显著升高,表明体液免疫应答增强,且该效果仅在交联后纳米颗粒中出现,而非直接使用原材料,凸显纳米结构的关键作用。
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顺利获得可溶性微针递送 Man-N-HACC 纳米粒,为裂解流感疫苗的成功接种给予了一种新型有效策略,同时揭示了纳米佐剂在提升裂解疫苗效能中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甘露糖受体;靶向;纳米颗粒;可溶性微针阵列;裂解疫苗